推广 热搜: 幼儿家庭教育  幼教  学习  注意力训练  育儿新知  智力开发  家长教育心得  教育  学习动力  家庭教育帮 

家庭教育-少培养“没见过猪跑”的孩子

   日期:2024-08-02     来源:www.cazafa.com    浏览:635    
文章简介:朋友的儿子在上海读研究生,暑期回家,也是首次携带同窗共读的女友来见爹妈。搭我的顺风车,从高铁站把他们接回来。

朋友的儿子在上海读研究生,暑期回家,也是首次携带同窗共读的女友来见爹妈。搭我的顺风车,从高铁站把他们接回来。

出了站,我开车向着大家县城的方向行驶,两个青年坐在后排座上,非常亲密地聊天。我这大叔,装着听不见,专心开车。窗外是农田,种的庄稼参差不齐,高的玉米、高粱,矮的大豆、棉花,还有红薯。红薯秧子疯长,叶子墨绿,爬得看不到地垄。这个时候刚好路过一片红薯地,男生问女友:了解这是什么吗?

女生答:花生啊,地下结的是花生吧。

然后又经过一片高粱,女生惊呼:哇,这么旺盛的甘蔗!

我终于忍不住笑了。男生赶快帮她更正:这是高粱。然后取笑她:没吃过猪肉,还没有见过猪跑吗?

女生的回答更有趣:吃过猪肉,不过真没见过猪跑哦。

这是个非常现实的问题。这年龄的孩子,念书读到研究生,IQ和勤勉的分值应该都不算低,像这女生不问稼穑,五谷不分,其实不是个例,我和几个青年共事,就常常会有人闹出类似的笑话。学历越高,离农事越远,大伙觉得非常正常。可我感觉是大家的教育方法和社会观念都出了问题。

我遇见过父母如此教育我们的孩子

一大早,在小巷子里,一位穿着打扮简朴的老人,挑着一担新鲜的蔬菜行走。一个年轻的母亲牵着一个背着书包的孩子与他擦肩而过,母亲指着老人说:看到了吗?假如不好好念书,就会把你送回到老家种地,像他那样挑着扁担卖菜,你感觉怎么样?

不好。儿子非常一定地回答,显然母亲对这回答非常认可,觉得是一次成功的励志教育。

这可能是从农村与城镇化的分界线。记得我在村里小学念书的时候,学校里有我们的试验田,高年级的学生有农业常识课,按期下田,认识庄稼和野草有什么区别,知道庄稼的成长过程,除草、浇水、捉虫,也体验收割庄稼的收获感。

放了学,写作业不是主要的任务,要先去割一篮子猪草。那时候不只每天见到猪跑,还时常能见到一头猪饿急了,前足搭在猪圈上叫着要吃的,或者动作敏捷地翻墙而逃,跑到田野里吃自助餐。割猪草要到田野里探寻,不只能认识所有些庄稼,也要辨清所有些野草,有些草有毒,猪不可以吃。有些草没毒,但猪不喜欢吃,一头猪有一头猪的口味,时间久了能知道自己家里的猪喜欢吃那些,再割猪草的时候拣它爱吃的,以便投其所好。

我觉得,那个时候的孩子才有童年,以至于时光匆匆,我在城里生活了30年,人到中年,有了初老的症状,喜欢回忆过去了。回忆的都是乡村生活里的很多趣事,像小时候采蘑菇,采了又发,永远也采不完的样子。

不了解目前的孩子以后回忆什么,儿歌、玩具、考分、游戏,记住的名字不是生活里的猫和老鼠,而是汤姆和杰瑞,喜羊羊、美羊羊,光头强、熊大熊二,所有些童年生活都被数字化、艺术化,不再是活生生的生命个体。

我儿子目前读小学,之前开父母会,老师谈到一个问题。新学了一首古诗,《乡村4月》:绿遍山原白满川,子规声里雨如烟。乡村4月闲人少,才了蚕桑又插田。诗中写的4月农事。老师提问学生:但凡奶奶爷爷或者姥爷姥姥家住农村的请举手?结果全班大部分的孩子举起了手,毕竟是县城的小学,这一代在农村长大的父母多。然后老师布置,星期天的时候,请父母携带你们去农村,回来写一篇乡村生活的作文。

结果,回来交作业,只有不到十个学生真的回了农村,写了见闻,其他的学生显然都是编造的情节。还有一个,自己承认,写的内容是在百度搜的。

这是一位非常会关心孩子成长的老师。她会教育学生,也教育父母,星期天既然可以携带孩子远方旅游,逛公园,做游戏,或者去购物、聚餐,为何不可以找点时间到乡下去呢。体验乡村生活,认识那些庄稼、蔬菜,牲畜、家禽,还有那样多小动物,去感知乡间事物的鲜活和乐趣,领会农事的辛勤和汗水,一蔬一饭得之不易。

城镇化是个躲不开的趋势,以后会有更多的人变成城里人,但哪个能离得开衣食之需呢?知稼穑艰辛,也应该是每个人都必不可少的生活课程。

 
打赏
 
更多>相关推荐

推荐图文
今日推荐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